(利益申報:藝術家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這年忙於準備學業和個展甚少外出,推薦的大多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或與工作相關。展覽《量度單位》(Measuring Unit)無論對於創作者或觀者而言,都像一組現在進行式的嘗試。這並非意味著藝術家的概念尚未完整,反之,有別於李新傑(Li San Kit)以往透過一件獨立作品完整一個對攝影器械本身或成像概念的思考,是次則以一個看似簡單的單位轉換動作(把厘米變換成幀格)貫穿場內的每件作品:一進場先以作品《觀眾計算器》把16 米釐攝影機化作跳數機拍下每一個進場的觀眾,其後錄像作品《時間與空間習作#3-酸軟》一再延續他手持攝影機步行場地的邊框,透過身體踱步的動作配合拍攝行為記錄空間。
在不顯眼的一角,作品《樓底高8630張相片》在地板疊上8630張幀格紙本輸出到展場空間的頂點,環繞整個四邊形場所及置於展場正中則是作品《菲林拉尺》。命名直白的一列作品緩緩展開攝影者與器械多種關係的考量,菲林作為承載成像結果以外的定位,或者著眼於幀格與紙本作為物件本身,對於單位一幀的長度或厚度的想象等。儘管他常戲言自己的創作帶點百無聊賴,可是在種種近乎乏味重複的操作背後,更多是創作過程中每步極為嚴謹自律及對於準確性的技術追求,才可以帶出如此純粹的凝視。
推薦喜歡《日麗》的朋友都看一下的一部電影,希望你們都會喜歡。題材不同,但這部電影很多小細節我而言都拿捏得很對位,大人和小孩子帶點彆扭的關係,兩人在各自的社交環境所面對語言歧視和排外,還有各種非肢體性的暴力。很實在的觸發了小時候短暫留在異地的傷痛,選角的孩子也超級可愛,哭!
(更多可能是我比較理解到這部電影非要用底片不可的原因,營造的燈光場景都好美,好多鏡頭處理得非常耐看。)
在同一個展覽看到所以放在一起,並列原因也是因為年前作品有幸與他們在同一個展覽展出,期間我們在圓桌討論中表達了一些對於如何在一個國際場域勾劃出隱喻,如何在灰色地帶作出取捨,避免讓解釋成為另一種自討苦吃的困難,或者是否在藝術家自述的文字外,可以有另一種更傾向交代背景資料的書寫。
在展覽中待了差不多整整四天,雖然並沒有足夠時間把全部作品都好好看完,但事隔半年我還是會不斷想起這個討論,與其說是怎樣做一個好的創作者以外,可能是如何透過創作者的角色,成為一個更好的觀者及聆聽者。
在蘇黎世到處閒逛的時候剛巧看到,沒想到是最深刻的一個展覽。作品瘋狂大膽,坦率又不失玩味地批判種種性別定型與通俗文化的既定俗成。場內有一組攝影序列展現並置人體,車身,鐵枝骨架,匪夷所思卻又猶如指向某種對於高速的現代化社會中人與機械混合的迷戀,還有展場中央的一封有關自身變性的信件,對自己身體的厭惡與掙扎,展場不大卻濃縮了 Pippa 的幾個剪影,赤裸得有點可怕。
P.S. 同場推介 Primary Information 最近為Pippa重新輯錄的書籍
現時人在倫敦,在金匠學院CRA修讀研究建築,直接說法證建築(Forensic Architecture)可能比較清楚。這是在 FA Studio 上課的內容,上星期不小心讀多(錯)了的一本書,其後因為好奇把熟悉的名字(例子:Matthew Fuller 寫 Anonymity,Jussi Parikka 寫 Anthropocene,Paulo Tavares 寫 Forests,Shela Sheikh 寫 Violence)所寫的都看了,對我這個正在每天苦惱會否無法畢業與迷惘中的麻瓜而言很有用的一本書,推薦一下給可能有興趣的人!
(題外話:人(我)在痛苦搜尋有關城市樹木跟土地政治關係的資料,各位若然有任何推薦請隨時聯繫!)